莱茵通信2003年第5期
2004-06-26, 13:25

本期编辑:宋茜

结着的婚并不一定都有想结的果,离掉的伴侣并不一定都相怨相轻。婚姻可以有结局,而每个人的活法却是活色生鲜、不可照搬的。踢掉的鞋可以拣回来再穿,掰掉的婚可以修复成破镜重圆,围起来的城可以从外面强攻失守,也可以从里面堤亏蚁穴地坍塌崩溃……人生取向的参差不齐,铸成大千社会缤纷斑斓的调色板。

特别想说的是有一位作者叫惠如,她在《婚姻之鞋》里把婚姻的形形色色都裹挟到一双鞋里,让人感悟婚内婚外如同穿鞋脱鞋等等具形具色的道理,其浅白的表述在情入理,令人无法不折服。

城里人写的《进城难,出城亦难》,把她进城的详尽过程挥洒自如地描述出来,还提出进驻城里的困惑和方方面面的不尽人意,然而,她依然城池固守,按兵不动,自有她对城里城外、对方己方的深刻认知。

老夏一如既往地侃天侃地,构成本期不可或缺的黄金强挡。

这回好文如云,我就不多费唇舌地“导读”了,相信读者自有读者的鉴赏力,作者决不会苦心白负。

编者的话
宋茜 编者的话
专题: 婚姻的围城
惠如 婚姻之鞋
霍宝莲 个人的围城与婚姻的因难
三昧 三昧短语
老夏 戏说婚姻
城里人 进城难,出城亦难
羽丝 爱情苦酒
白竹 寻找意义
李余心妍 360分多面人
陶 然 亲爱的,该走了
青木 天亮以后说分手
时事·述评
阚兴云 柏林墙不倒——东德人在西德
盛立中 香港到底怎么啦?
丁辉 欧盟宪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海外生活·时尚
米儿 上堂课
冰若 和洋鬼子打交道
冷骏 陌生是一种美
朴康平 葡萄梦(外二则)
罗木西 绿眼睛绿世界
刘岩 萨尔兹堡印象
罗竞 初访台湾随笔
经济·法律·咨询
冯建民 Factoring 保理:保障债权立刻兑现的工具
——现代化商贸支持服务介绍
程文 在超市偷窃被抓的法律问题
编读往来
燕声 欧洲中文报刊印象
吕文亮 再论中医药的现在和将来




[ 1950 评论 ]
天亮以后说分手
2004-06-26, 13:25
作者:青木
莱茵通信2003年第5期

“爱情本身就是最原始的动力
而不是一个能用理智编写的程序
就让自然的火焰燃烧吧
社会上的条条框框已经够多的了
德国这里最大的好处
就是人有权利去追求
Freiheit ...... ”

这是一位叫christina的网友,前不久在作者的一篇有关留德学生情感实录的文章后的留言。而下面这些作者选录的实例,或许正映照着他对留德学生情感状态的一种看法。

焦点一:不能不发生的事情

26岁的Z来自江苏常州,来德之前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就径直只身跑往德国。作为哥廷根青年旅馆的难兄难弟,他毫无保留地和我聊起了他的“不能不发生”的经历来:

“你知道什么叫‘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脚踏两只船’的感觉吗?那才叫心跳。

想当年在南京大学上学时,我可是有名的‘专一派’。我们寝室哥儿6人,其中5人成了419(for one night)的专家,小香港、臭老酒、诸葛又亮、西门二狼、四眼哪个不是
‘色迷心窍’ 。唯独我‘出淤泥而不染’ ,只对我的女朋友动心。

我的那位s比我小一个月,我们相识都快24年了,是真正的‘青梅竹马’。可以说我对她的了解和她对我的了解,比我们自己了解自己还要清楚。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我们都是同班同学。直到南京大学,我们也还是校友。我学经济,她学外贸。大学期间,自然而然开始了第一次。虽然不能整天呆在一起,但是我们还是有足够的时间享受两人世界。

2001毕业后,我在公司跑外单,s帮助她的父亲管理他们家的私营企业。随着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稳定。他父亲建议我来德国进修几年,学学德国的机械工程管理,这也是我的想法。这样2002年3月,与她订婚后,我先期到达德国。

与24岁的L走在一起也很自然,我们是在篮球场上‘一见钟情’,或者说‘一拍即合’的。当时觉得自己浑身是劲,是火,就是没有地方发泄。参加了UNI Trier的一个学生篮
球队,呵呵,想不到还有这么多漂亮的MM捧场。L在人群中显得很突出,长得健康丰满,处事也很大方,与一般的中国女孩有些不一样。金童玉女,别人这么评价我们。

当天,我邀请L去我的宿舍小坐。我把我的女友及我与女友的关系统统跟她讲了。她呢,也讲了她的全部故事。在这一点上,我们可谓‘一点就通’。她似乎也不是那种为了‘忠诚’而宁愿作尼姑似的修身的女孩。令人出奇的是,L的厨艺也相当不错。酒足饭饱,双目对视。眼睛没有出卖我们,当晚她留在我的宿舍......一个星期后,L搬来和我同住。”

“那么你的女朋友呢?我指的是国内的S。”我问他。

“我们准备今年国庆节结婚,然后我们回到德国度假。”他的回答很自然。那么L呢,我又想到,但没问出口。

今年四月,有一次路过特利尔去拜访他,遗憾的是L不在家,倒是不禁意发现在他的卧室床头边,有两张女孩的照片,一张是漂亮的L,另一张则是他的“准终生伴侣S”。

这些天又听说Z的夫人即将来到,他与L的关系也就“ 寿终正寝”了。

焦点二:只要快乐不要明天

“老男人,好久没看见你了。怎么样?”除了这位自认为“没其他留德中国女孩比她漂亮”的“ 上海宝贝”外,还有谁会这样与我打招呼。

19岁的X,中学都没有好好毕业,就在担任上海一家外贸公司副总经理的妈妈的“胁迫”下(她的原话),匆匆忙忙来到德国汉诺威留学。虽然文凭、成绩等有“问题”,可是在神通广大的妈妈安排下,一切都“ 化整为零”,路途光明。

现在,妈妈唯一不能满足她的就是X的“德国爱情生活”。于是,妈妈通过各方联系让同样来自上海的大哥哥Z照顾这位“口气蛮大”的小妹妹。买菜,做饭,洗衣......反正能做的,S都表现了上海男人的优点。甚至后来他们还真的“好上了”。那时候,学生公寓里的中国男生们还带着既羡慕又同情地口吻对Z说:“你老弟可艳福不浅呀!居然吊上了这么年轻漂亮MM!可是你得小心,她可不是好惹的。”

果然好景不长,X在与S共同生活3个月后,觉得S枯燥乏味,缺乏“男子汉气概”。就是S跪在她面前,她的芳心也不为所动。“爱远去时,就应该快刀斩乱麻。”这是她的“ 爱情哲学”。

接着那个开着轿车,提着笔记本电脑的山东帅哥Q进入了她的视线。没几天,她就挽着Q在学生公寓里到处招摇过市,弄得大家见了面很尴尬,只有X充满了“由内而外的自信”。日子总有恢复平静的时候,汽车坐厌了,电脑玩够了......X又陷入无聊之中。豁然回首,原来那个“钻在钱眼里”的Q那么没有远大理想,没出息,X这样对别人说,选择分手是必然结局。

然后那个被她称为“又帅、又富(至少比中国穷男生富)、又浪漫”的德国GG走进了她的爱情生活。德国GG给她“浪漫生活”:驾跑车游哈兹山,烛光生日晚会,蓝蓝的眼睛,健美的体魄...还有那么多的女同胞的羡慕。她的付出呢?就是做做饭,洗洗碗,AA制消费...作足“东方温柔女人”,虽然她只有19岁。

“嘿,漂亮宝贝。这是你的德国GG?”我看见她几乎是抱着她的德国GG,站在我的面前。

“是呀!正宗德国种马!”她嗲嗲地说。

“这该是你的男朋友吧? ”

“可以这么说。”没等我说完,她就回答道。那什么叫“可以这么说”,我无法理解。

焦点三:感情的事,别太认真

来自沈阳的W遭遇到的分手体验是我知道的最“惨烈”的分手经历之一。

来德前,22岁的W是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她的男友H则来自大连,是她的校友,读的是体育专业。H是长得一米八十几的身高,浓眉大眼,特别是运动场的身影,不知迷到了多少大学校园里的痴情妹妹们。对此,H也深知肚明,平时在这位大帅哥的身边总是一些漂亮的妹妹陪伴。

直到有一天,H参加完体训后,在去大学食堂的林荫大道上与W偶然相遇。在双方同学的介绍下,他们认识了。从此,H对W发起了猛烈的“进攻”。H总会适时找到理由,约她出去:看电影,骑车旅行,逛商店,他们还偷偷地尝了禁果。那段时间,人们发现H像换了一个人,他的身边只有W相伴。

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H的大学生活已经结束,他必须选择新的人生道路,是工作还是?命运就在这里开了一个“口”。那段时间大学里刚好有一个体育培训,主讲人是德国科隆体育学院的教授。本来已经通过体育教师招聘的H铁定留在沈阳做他的体育教师了,可偏偏是W把这个消息告诉了H,还双双参加了讲座。阴错阳差的是,H在讲座后被德国教授“选中”,希望H报考他们的大学。

H最后在W的默许下跨上了飞往德国的飞机,并相约一年后在德国见面。就这样,一个在中国,一个在德国,他们几乎天天通电话,与此同时,W在H的帮助下也紧锣密鼓地准备去德国留学的各种事项,虽然对她而言,留学只是为爱作出的努力。

2003年8月的一天,W提着沉沉的两个大箱子,走出了法兰克福长长的飞机通道。她远远地看到H在接机口等着,旁边还跟着一个并不很漂亮的女孩。

W说,她不知道怎样才走到H的面前,却已意识到了将要发生的一幕。对她来说,她感觉那一天就像她的末日。她只听得H要她对“感情的事别太认真”。

这位中文系的才女,后来在她的日记中写道:谁能告诉我,有没有这样的笔,能画出一双双不流泪的眼睛,留得住世上你总记失的光阴,能让所有美丽从此也不再凋零。如果是这样,我可以安慰自己,在没有你的夜里,能画出一线光明,留得住快乐,全部都送去给你,苦涩的味道变了甜蜜。从此也不用分开相爱的天和地,还能在冬雨天空月亮太阳再想你,生命中只要有你,什么都变了可以,让所有流星随时都相依。从此在人世上也没有无奈的分离,我不用睁着眼睛看你远走的背影,没有变坏的青春,没有失落的爱情,所有承诺永恒得像星星。

后记:写完此文的时候,窗外的星星已经爬满了无穷无尽的夜空,这是一个多么深邃又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啊。其实想想我们的留学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这在未知的异国他乡,为了一个曾经拥有的梦想(包括爱情),迷失着,寻找着,阵痛着,也快乐着。只是直到天亮的时候我们可能才会发现,这种切肤的痛的所在。

莱茵通信2003年第5期

[ 1994 评论 ]

返回 下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