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战到Agenda 2010
2004-06-27, 17:03
──年终德国政治回望

作者:丁辉
莱茵通信2003年第6期

社会的活力,一在国计民生的市场经济之中,二在政治生活的喧嚣纷纭。德国2002年大选尘埃落定,为拉选票的政治做秀高潮过去,但是2003年的政坛依旧热闹,上半年反战,是为国际政治救国内政治,下半年改革,是为病入膏肓背水一战,真个是你方唱罢我登台,永不平静的舞场。岁末回望,圈点四季,追寻德国的活力轨迹,也是这样从国际到国内的政治视野中展开来去。

9·11使冷战结束以来离心的美欧关系重新变得坚固,在阿富汗的一场打击塔利班的反恐战争更把大西洋两岸战略伙伴绑在了一起,施罗德甚至不惜捆绑内阁信任投票而执意出兵喀布尔。可惜美德蜜月随着小布什对伊拉克重开战端而宣告结束。二月的德国,是反战游行的海洋。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战争打响,德国政府俨然是反美反战的代言人,丝毫不逊色于法国总统希拉克直斥拉姆斯菲尔德的“新”“老”欧洲论的慷慨。

美国的单边主义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欧洲国家的联合。在德法推动下,2002年成立欧盟宪法起草委员会,2003年6月,希腊萨罗尼基欧盟首脑峰会上,委员会主席前法国国总统德斯坦正式向与会各国领袖呈递欧盟宪法草案,施罗德高度赞美其历史意义,对按照德国模式制定的近乎联邦主义构架的欧盟未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反美情绪恰恰在欧洲团结的盛时达到高潮。直到埃维昂G-8首脑会晤,美德关系方始解冻。《Die Zeit》评定本周最热门的十句话,排名前两位居然是双方首脑在峰会上见面寒暄之词,布什问候施罗德说“外交固然为施罗德政府挣形象分,赢国民心,但是外交牌不能替代经济牌,民生问题无法回避。红绿联盟98 年上台并连任以来,德国经济始终萎靡不振,并且局部行业有恶化趋势,就业市场萎缩、失业人口激增以及国家预算赤字每创新高,都是困扰联合政府的老大难问题。3月15日,施罗德政府推出“Agenda 2010”,这是一项内容广泛的一揽子改革计划,囊括了就业、养老保险、税收、教育等多个领域,目标旨在激活就业市场、改造社会福利制度以及推进经济增长。这一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揭开了自1969 年联盟党和社民党联合执政时期推行财政制度改革以来德国战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制度革新运动的序幕,不仅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更在政治运作的实际舞台上引发了各党派重新审视自身政治纲领。因为红绿联盟政府把改革计划定位为2010年全面推行新政,这一未来日程远远超越了本届政府的任期,反对党从自身利益出发,经过多方磋商,不再坚持简单反对态度,而是考虑到未来可能执政时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结构和政策环境,决定支持这一跨任期的长期改革计划。

20世纪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认为,在民主制度下,政党竞争的目的就是获取和保持政府权力,为此目的而推行的政纲都受选举这根指挥棒的牵制,关注选期内的即时成效,以刺激选民认同,从而赢得选票,因此政党行为都属于短期行为,所以短期无成效的制度性改革往往难成气候。Agenda 2010 的命运却恰恰与之相反。经过春夏天的政治纲领整合,基民盟主席Angela Merkel 获得了党内多数的支持,确定本党立场为积极合作的反对派,从整体上接纳政府的改革方案,同时确保本党的主张在具体的政策法规制定过程中受到充分关注和体现,目的在于制约执政党的民意得分,打造自身的非消极反对而是参与创建的为民政党形象,为未来赢得选举胜利基础。这一思想之所以得到党内的广泛认同,并成为基民盟务实政纲的灵魂,主要基于两点现实考虑:一是必须调整自己的政治角色意识,不局限于眼前政治得失,而要形成有特色的长期反对党的政治策略;二是德国近年的经济衰退不是一党之责,也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改变的,共同责任成为共识,而制度改革也成为共识。这一基于战略利益和国家至上主义的超越党派的共识的形成,成为Agenda 2010在下半年逐渐进入立法阶段的主要动力。

8月21日,社会民主党和基督教民主联盟达成一致,以共同推进健康体系(医疗保险)改革计划。10月17日,联邦议会和参议院通过成立联邦主义改革共同委员会,主席为社民党联邦议会党团主席Franz Müntefering和巴伐利亚州长Stoiber。联邦议会同一天通过商业税改革法令,从2004年起,每年额外向市财政总计支出25亿欧元。当天通过税改提前法令。

改革方案并非一呼百应,而是面临各方的挑战。首先,施罗德的改革方案并不能得到党内和执政伙伴的全部支持,为了把Agenda 2010 以法律形式落到实处,施罗德不惜8次以辞职相威胁,从而确保改革方案艰难出台。耐人寻味的是,在这场改革运动中,施罗德获得了更多来自中右阵营的强力支持,自由民主党主席Westerwelle甚至断言改革关系到德国前途与命运,施罗德不应该屈服于社民党内部的拉方丹左派。

健康保险本来被视为最不能为改革触动的政策领域,但是德国展示了它的改革能力。Horst Seehofer 在基民盟总理科尔执政期间,担任卫生部长,曾试图推动改革,没有获得成功,先在社民党Ulla Schmidt 在任,推动改革,而Seehofer任联盟党磋商委员会主席,对改革的必要性有共识。但是双方都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必须把彼此的分歧调和,达成妥协,以克服院外集团的强大力量,尤其是面对保险公司卡特尔、雇主协会卡特尔等垄断性利益集团的反对声音,从而推进改革计划,这是摆在两党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问题。11月,两党达成捆绑妥协,即由反对党控制的联邦参议院将与执政党占多数的联邦议会就未来所有改革法案保持一致,同时作为让步,联邦议会审议通过的某些其他法规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

但是一路上两党分歧仍然非常明显,执政联盟坚持未来的失业救济主要针对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其受益者显然将是东德的广大失业者,而反对党则坚持对长期失业者的救济归属社区而不是交由“猛犸象”一般庞大的国家机构管理。关于减税改革方案,和劳资协议权,也都存在着很多不同意见。目前,只有萨克森的州长Georg Milbradt (CDU)公开表示不希望减税改革成功,其他各州虽不言,可是考虑到就业市场严峻、地方钱囊空空,其实都是同样的考虑。此外,教育体制改革,压缩地方教育经费,并谋求走向收费大学教育体制的转变,更是招致了全国范围的学生游行示威运动。究其原因,概在每项改革都触及原先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改革面临的不仅是党派利益和纲领之争,改革还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办法来面对改革失意者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有利益集团,更有庞大的民间团体,还有更多无权无势但是不容忽视的平民。

施罗德庞大的改革计划,已经把执政党和反对党都牵扯进来,同坐一条难船,都已经无法回头。正如自民党联邦议会党团主席Wolfgang Gerhardt所警告的,如果两派无法取得一致共识,而改革夭折,这将使德国威望受到损害。正是这样一种合作精神的政治文化之中,而非仅仅追求权力的争斗与倾轧,执政和在野两派政党终于在圣诞之前达成一揽子妥协,Agenda 2010终于落生。

结语:岁末轻启明日之幕

欧盟一体化高歌挺进,德法核心虽遭异议却成事实。德国在中国支持反台独政策,加之SARS 时对北京政府的有力支援,更为其赢得远东的战略伙伴和贸易市场,拓宽了国际活动空间。同时期,借国际之势在国内推行浩大的经济体制改革计划,把执政党和反对党捆系在同一条船上,是红绿政府的得意之笔,也展现了德国所特有超越不择手段进行政党竞争的合作协商式民主的卓越之处。然而政治的纷纭,永远不能只有一个线条和维度。是值岁末,坚冰已破,改革在即,然则序幕初启,前路尚远。

莱茵通信2003年第6期

[ 发表评论 ]
莱茵通信2003年第6期
2004-06-26, 13:00

本期编辑:刘慧儒

近百年来,废除科举、推行白话、崇尚西学,国人的阅读观念和行为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随着多媒体兴起,英语称霸全球,传统的阅读方式又受到新的挑战。在这“阅读范式”欲变未变之际,首先感到困惑并试图重新选择取向的,当是留学生一族。

本期专题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读书体会的园地,旨在引起读者对阅读问题的注意和进一步的讨论。这样的交流和反思,也许会有助于大家调整各自的阅读策略。









编者的话

刘慧儒

编者的话

专题:读书

蔡鸿君 文/图

德国报刊书评知多少

娃娃 文/图

极不平常的平常谈(外一篇)

汇涓

说梦——《我们仨》读后

汪斌

留学生阅读行为浅析

黎东良

勤勉的语言学者──斯洛宾斯基教授采访录

徐柰 文/图

网络访谈:中国的防火墙?

株株

边城的长河──读沈从文谈故乡事

时事·述评

丁辉

从反战到Agenda 2010 ──年终德国政治回望

莱茵诗地

中国当代诗人诗歌小辑

莱茵时尚

文珂 文/图

华盛顿的樱花

葛力特

电脑迷的天堂

敏特 恒敬

如果老婆要求离婚

费乐山

想喝咖啡,还是杀人?

朴康平 文/图

这次回家是搬家

老夏

三人行

娃娃 文/图

周伟钊和他的扇面画《冷月》

刘卓然

路遇

刘晓峰

窗外的雪静静飘

经济·法律·咨询

冯建民

支付保险Warenkreditversicherung ──现代化商贸支持项目介绍

海外生活

戈翔(珊儿)

我在德国学中文

王维江

孩子为什么要学中文?

张宽

硝烟中的毕业演说辞

小说

苍蝇

圣诞新娘(三)

钱跃君

现代建筑──欧洲建筑掠影之十四(封底)



[ 3302 评论 ]

返回 下一项